崔保丰
崔保丰,男,现年47岁,河顺镇石村人,现任林州市河顺镇万盛农场场长。2015年,他被安阳市科技部门授予“安阳市科普示范基地带头人”;2017年,他被安阳市总工会授予“五一劳动奖章”;同年,他光荣地当选林州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。
一、农业梦想、不懈追求。
他原本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家儿子,祖辈人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农业作业的辛苦,在他心中埋下了深深地印记。改变传统农业作业模式,实现农业现代化,是他从小就立下的远大的志向和梦想。要为梦想而奋斗。1990年,他成为了一名汽车修理工,开启了为梦想而奋斗的艰苦历程。他努力工作,不怕苦,不怕脏、不怕累,加班加点,目的就是要为实现梦想积累本金。然而,仅仅靠一点工资,何时才能攒够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金呢?1997年,他经过认真地分析与市场调查,在林州市成立了一家汽车修理店。他以热情的服务态度、精湛的修车技艺,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,成为行业的领头羊。他省吃俭用,几年下来,完成了开启梦想所需的一定资金,只待机会到来,将梦想逐步变为现实。
二、投身农业,服务社会。
2013年,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“鼓励农民流转土地,兴办家庭农场”。林州市政府也提出了“大力发展坡地经济”号召。时机已经来了,他兴奋地一个晚上睡不着觉。躲在床上,思绪万千,是继续从事已经熟悉的汽车修理行业,轻车熟路挣钱呢,还是投身陌生的现代农业,为梦想而搏一搏?外出挣钱的初心是什么?难道是找到了一个挣钱的门路,就放弃自己的梦想吗?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,他决定放弃汽车修理店,流转土地,成立家庭农场,要将梦想变为现实。经过考察,他在河顺镇官庄村流转土地500余亩,开发荒山300余亩,成立了林州市万盛家庭农场。
常言道:隔行如隔山。他深知其中的不易。他跑市场选品种,咨专家定规划。他说:“虽然咱干农业是外行,但投身其中,就一定要干好,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”。他选定了菊花和核桃等品种。为拉长产业链条,提升产品附加值,注册了伏虎山牌商标,开发了菊花深加工。目前产品年利润200万元以上。2015年,他的农场被农业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农场,太行金菊花茶被中国花茶协会命名为中国名菊。
三、脱贫攻坚,不忘乡亲
“一人富不叫富,大家富才叫富”。这句话一直印在崔保丰的心里。万盛家庭农场一直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,他的家庭农场也被河顺镇命名为“林州市河顺镇产业扶贫基地”。农场以“农场+农户”的模式给周边贫困户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致富机会。全年聘用40多名农村剩余劳力来干农活,除草、松地、种植、浇灌、采摘、加工、包装,他开给工人的工资平均每人每月均在2000元以上,帮助农户增收明显。除此之外,近年来先后安排贫困农户人员500余人次,发放工资15余万元,社会捐助2万多元,提高了贫困户的生活水平和质量。他聘请农科院专家来场里举办中药村、果树培训班,免培训群众500人次,以“农场+基地+农户”的形式,发展中药材种植2000余亩,辐射带动周边300多户群众,栽培种植菊花,每户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。
有人曾经问他:“你一年经营下来,利润也就200多万元,而你拿出大部分钱,用在了帮助群众身上,你究竟图个啥?”他微微一笑回答“我也就是为脱贫攻坚尽一份力,其他的,什么也不图”。对贫困群众他慷慨解囊,而对于自己,他却十分的吝啬。穿了几年的衣服,洗洗继续穿,穿在脚上的鞋,多年都没有买过新的,总是凑合凑合着就过去了。
崔保丰,用实际行动释译着人生的梦想与价值,在平凡的岗位上,没有多少豪言壮语,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辛勤努力,有的只是无声的奉献与付出,他就是新时期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