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光耀
杨光耀,男,34岁,龙山办事处扶贫办公室一名普通的扶贫干事,自2017年6月参加扶贫工作以来,他始终心系贫困群众,舍小家顾大局,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自己的不平凡,将龙山办事处扶贫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,默默感动和影响着周围的人。
一、勤于学习、善于学习,争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
刚到市扶贫办工作时,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,在极短的时间内,首先将扶贫办内部有关政策文件精神全部学了一遍,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。为了更好地掌握国家扶贫政策法规,他在学好书本知识的同时,还不断积极向市及各乡镇业务骨干学习。作为扶贫部门的一名新手,他利用一切机会刻苦学习扶贫业务知识。现在已经能够熟炼掌握扶贫业务方面的知识,成为扶贫部门一名业务能手。通过这种脚踏实地、认真忘我的工作态度,他逐渐成长为龙山办事处扶贫政策的讲解权威。现在有什么政策不明白的就只问他,也只有他的耐心细致才能将政策真正讲到人心里。
二、兢兢业业,任劳任怨,以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强完成好每一项工作任务
扶贫攻坚是一项事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的社会性工程,如何打好基础,对以后的扶贫开发至关重要。为了掌握好第一手资料,初到扶贫办的杨光耀同志全部走遍了街道的每一个村庄。每到一处,走家串户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,认真听取乡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反映和要求,共同分析解决温饱的方法,研究脱贫对策。在党工委的协助和支持下,他带领扶贫办的工作人员指导各村脱贫攻坚工作,扎实开展自检自查工作,对档案资料整理的缺项、漏项进行再核查,做到逐条逐项检查,确保档案资料填写真实、规范、完整。扶贫办科室小,人手少,但麻雀虽小,肝胆俱全。面对上级领导布置的各项工作,他总能克服一切困难,只要自已能做到的,不管是份内工作还是份外工作,他从不推给别人,总是自己亲力亲为。为了能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工作任务,经常加班加点,很多时候都是啃着馒头和方便面当午餐,累了就在办公室里躺会,白天忙不完的事,他晚上接着干,经常加班到夜里凌晨。他就是这样一个人,一个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中忘记自己的人。
三、心系群众,做好帮扶,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中去
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,经常有困难群众到办公室咨询扶贫政策并请求解决问题,他总是耐心宣传有关政策,认真接待好每一位来访群众。无论多忙,他都会先放下手中的工作,安抚来访者坐下,然后一杯热水递到来访人手中。在问清群众来访意图后,只要能当场解决的问题,决不会拖到第二天,如果一时不能解决的,他会记住别人的电话或把自己的手机号给别人,一旦寻求到解决办法后,会在第一时间给别人答复。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。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,其林台贫困户李大鹏因不能及时外出务工内心焦急如焚,他在了解到该情况后,立即动员身边所有的力量,多次给朋友打电话帮他寻找工作,最终得偿所愿帮他在林州市万流物流内找到合适岗位,月工资约3000元,增加务工收入,实现稳定脱贫,为小康社会更进一步。正是他的这份热情与温暖,老百姓都把他当作亲人一样对待。他心系贫困群众,始终将贫困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在他看来,凡是对群众有利的事情,苦点累点都不算啥。
四、以工作为重,舍小家顾大家,不计个人得失
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对于工作如此的全身心付出,就难免会对家庭会有所亏欠。对于杨光耀而言,也是如此。他是家庭的独子,是家庭的顶梁柱,然而却在家庭最需要的时候奔波在外,不可谓不遗憾。为了农民早日解决温饱,为了龙山街道的扶贫事业,他委屈了孩子,慢待了父母,辛苦了妻子,也忙坏了身子。自上任以来,家务事基本上全部移交给了妻子。他的孩子两个孩子还小,也需要父爱,但他却不能更多的给他父爱,孩子们的学习他顾不上辅导,整天早出晚归,有时孩子连他的面都见不到。扶贫办的工作在他的言传身教下,扶贫办的同志们都以苦为乐,团结进取,认真开展各项工作任务。
一份耕耘,一份收获。这些年来,杨光耀同志由一名不懂扶贫的门外汉成长为一位精通业务、了解政策的扶贫行家,在他抛洒的心血和汗水的热土上得到的印证,曾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。然而,面对这些成绩,他却谦虚的说:这些成绩和荣誉是大家共同取得的,是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扶贫工作大力支持的结果,成绩和荣誉只能代表过去,扶贫工作的任务还很艰巨,要实现早日脱贫,还需要我们继续开拓进取,真抓实干,努力工作,为龙山街道的脱贫致富做出新的贡献。
这就是龙山办事处扶贫办公室的杨光耀同志,他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精神境界和“功成必定有我”的使命担当,始终奔走在龙山办事处扶贫攻坚工作的第一线,他不怕苦不怕累,想群众之所想、急群众之所急,为扶贫攻坚工作默默奉献,甘做扶贫路上的一粒沙。